首页

香湘女王脚恋视频

时间:2025-05-23 21:39:42 作者:越南青年在粤开启“红色研学之旅” 浏览量:73884

  中新社悉尼5月2日电 题:探访南天佛国澳大利亚般若寺

  中新社记者 顾时宏

  驱车60公里,从悉尼市中心往西南行驶,便抵达位于通往首都堪培拉公路沿线的皮克顿地区;南天佛国澳大利亚般若寺就坐落在此。据传闻,该寺的住持是一位华人“警察和尚”。记者1日前往探访。

  在般若寺入口处的心字形湖畔,身穿黄袍的般若法师已等候在八角亭旁,双手合十迎接记者到来。

5月1日,记者探访南天佛国澳大利亚般若寺。图为般若寺一角。 中新社记者 顾时宏 摄

  “我来自福建,将汉传佛教在澳大利亚发扬光大,这是我长久以来的梦想。”般若法师一边引领记者参观,一边介绍,“尽管佛教传入澳大利亚的历史尚浅,但其发展迅速;尤其随着亚洲移民的增多,已成为当地第二大宗教。西方人士信奉佛教的趋势也日益增加。”

  曲折的山路两旁灌木丛生,记者沿途见到18吨重的弥勒佛、树下打坐的释迦牟尼雕像,还有刚从中国福建运来的33尊形态各异、高达3.3米的观世音菩萨雕像。

  站在山顶的一片平坦草地上,两尊狮子雕像之间,一尊长7米的玉石卧佛雕像在阳光下格外引人注目。卧佛雕像的正面刻有英文经文,两旁各有一只合掌膜拜的袋鼠画像。“这座重达56吨的玉石卧佛雕塑象征着澳大利亚多元文化与汉传佛教的和谐融合。”般若法师说。

5月1日,记者探访南天佛国澳大利亚般若寺。图文一尊长7米的玉石卧佛雕像格外引人注目。 中新社记者 顾时宏 摄

  绕过卧佛雕像,是一片牧马地。般若法师拿出胡萝卜向远处的马群喊道“Come here”,几匹马立即迎了上来,享受着胡萝卜“大餐”。他介绍,这些马原本是退役赛马,面临被安乐死的命运,而如今成为守护佛像的“农场警察”。

  关于外界对他的“警察和尚”称呼的由来,般若法师说,他只是普通的僧人,14岁时出家于中国安徽太湖县的普照寺。1988年,年仅16岁的他获得了前往福建莆田广化寺内的福建佛学院学习的机会。

  1994年,般若法师随藏慧长老来到澳大利亚。在悉尼华藏寺,他担任住持兼管家,跟随师父修行,同时努力学习英语。尽管每天的慈善工作辛苦,但他倍感快乐与充实。

  2000年悉尼奥运会举办期间,般若法师作为佛教代表进入奥运村,在多元宗教服务中心为各国运动员提供减压与心理辅导。

  由于他在辅导运动员减压方面的出色表现,悉尼帕拉玛塔市警察总部的警长吉姆·博兰邀请他担任宗教警察,为警员提供心理辅导。于是,般若法师成了帕拉玛塔市警察总部的心理辅导师。2006年5月,他正式穿上警服,负责佛教方面的心理辅导工作。

  虽已身披警服,但般若法师从未忘记自己的初心。2014年,他购下皮克顿地区的130英亩农场,并亲自开荒建设南天佛国澳大利亚般若寺。

  他表示:“未来,我们将在这里建设澳大利亚首个佛教老人中心,为更多人提供养老服务。通过建造寺庙与素食餐厅,关爱弱势群体;设立佛教图书馆、博物馆,传承与弘扬佛教,让当地民众了解南传、汉传和藏传佛教的发展历史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完)

【编辑:陈彩霞】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文化十分丨让梦想伴随成长 揭秘春晚《看动画片的我们长大了》创作故事

中国的绿色转型不仅促进了自身高质量发展,也为全球环境治理提供了智慧和方案,为其他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经验。通过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越来越多国家有机会共享中国绿色发展带来的机遇。巴基斯坦和中国开展的一系列绿色低碳发展合作项目给巴基斯坦民众的生活带来积极变化。中国企业建设的水电、风电项目等陆续投产,帮助巴基斯坦获得清洁便宜的电能。中国生产的新能源汽车在巴基斯坦市场广受好评。巴基斯坦遥感卫星一号、中国—巴基斯坦地球科学研究中心等合作项目有助于巴基斯坦更好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两会声音】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陈帆:以自身所长,服务国家所需

水是生命之源,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要深入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保障饮用水安全,基本消灭城市黑臭水体,还给老百姓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景象。”习近平总书记为水资源保护指明了方向。

商务部:不愿看到中欧贸易摩擦升级

“收购的旧房将用于丰富保障性租赁住房供应,一方面可以快速完成保障性住房供应目标,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盘活二手住房,进一步畅通一二手房的链条,促进房地产市场修复。”中指研究院市场研究总监陈文静表示。

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易鹏飞一审被判无期徒刑

同一时期,岸田与韩国总统尹锡悦就日韩关系正常化达成共识,重启了首脑互访的“穿梭外交”。日本并与美韩开启三国防卫合作,及在海洋安全等领域与东南亚各国深化外交合作。

俄罗斯马哈奇卡拉加油站爆炸 已致12死56伤

(二)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促进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检察机关开展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工作,是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重要举措。2019年10月最高检部署开展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专项活动,后转为常态化工作,全国检察机关综合运用监督纠正、促成和解、公开听证、释法说理、司法救助等方式,五年来共推动案涉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5.5万件,其中争议10年以上的2914件。2023年继续深入推进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常态化开展,主动融入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充分发挥在破解程序空转等难题方面的积极作用,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推动案结事了、政通人和。天津、吉林、广东、四川、甘肃等省级检察院推动与省级法院、司法行政部门联合建立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协同工作机制,不断增强化解合力。贵州省检察机关探索建立生效裁判监督案件回访长效机制,对已办结但未化解的案件,建立“一案一回访”工作制度,对案件进行动态管理,通过内外联合回访等方式,对有化解可能的案件再次发力,着力化解。江苏省南京市检察院探索建立建档立卡、跟踪化解机制,搭建聚力源头化解的一体联动平台,打造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新样本”。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女王论坛